懷念舊時光的古詩詞?生活中難免遇到很多問題,怎么解決? 下面,好道義情感網的小編巧巧就來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懷念舊時光的古詩詞1
主要是李清照,李煜,李白等詩人的詩詞,很多都是懷舊。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謁山(李商隱 )
從來系日乏長繩,
水去云回恨不勝。
欲就麻姑買滄海,
一杯春露冷如冰。
臨江仙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李煜詞《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陶潛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下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
天地者,萬物之連旅;光陰者,萬代之過客。——李白
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
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移越少年。——高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丘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李白
花有重開的,人無再少年。——關漢卿
懷念舊時光的古詩詞2
名言: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懷念舊時光的古詩詞3
古代封建社會在禮教的嚴格束縛下,男女婚姻締結要遵從父母之命與媒妁之言,男女之情婚姻自主自由是根本不被禮法世俗所認同的。但追求純真愛情是人類的自然天性,封建禮法是扼殺不住的。
自由戀愛的權利在近代五四運動之后開始大范圍解放,但向往自由與幸福的男女之情在古代早已有之。晚唐詩人韋莊的這首《思帝鄉·春日游》就是寫一位渴望美好愛情的女子在對意中郎一見鐘情之后的內心波瀾起伏。
《思帝鄉·春日游》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開端“春日游”三個字語淡意深。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一切充滿著生機與希望,人的感情也是躍躍欲試的。“游”是春游,在春日郊游中,人心如同春風萌動大地一樣,隨著世間芳草的復蘇也在悄悄覺醒。開頭就寫春游,為下文遇見風流倜儻的少年郎做了鋪墊。
“杏花吹滿頭”,可以看出當時還是早春時節,杏花開得正是最旺盛的時候,春風輕輕一吹,繽紛的杏花就翩翩起舞地落到女子的頭上肩上和身上,好一派浪漫的景象!
正當游春的女子沉浸在美好的春光之時,她一回首,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恰有一位少年,他風度翩翩、神采飛揚,這吸引了少女的注意力,還勾起了她內心的愛慕。所以“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由春天的景色杏花開頭寫起,引出少男少女之情,有景入情,情因景生,渲染得自然貼切。
不知道他是誰家的少年,這么風度翩翩,正是少女心中所向往的少年公子形象。他在少女心中勾起了波瀾,她開始由欣賞春景變成欣賞少女郎了!少女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愿望:“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這是多么堅定的語氣!
面對心中所認同、所喜愛的對象,不管對方是否有同樣的感受,但少女此心是真摯而又強烈的。這強力的愛慕之情,不僅使她要終身相許,嫁給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將她無情地遺棄,她也絕無后悔。
為了愛情不惜代價、終身不悔的決心,從側面進一步突出了少年風流之甚,也反映出少女癡情之甚。
一個真正愿為理想、事業而獻身的人,是為了對它的熱愛甘于奉獻自身的。詞其所寫的用情之態度與殉身之精神,不僅再一次強調女子感情的真摯真實,而且可以引發讀者一種深沉的感動與豐美的聯想。這正是韋莊詞高明耐讀之處,小詞語言平淡但感情深厚飽滿濃烈,且層層深入。
同樣寫一見鐘情的詩詞,早于韋莊,白居易曾經寫過《井底引銀瓶》與韋莊這首《思帝鄉·春日游》近似。白詩云:
妾弄青梅倚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今日悲羞歸不得。寄言癡小人家語,慎勿將身輕許人。
同樣是追求美好愛情,希望兩情相悅,但將兩首詞對比看來,顯然韋莊詞境界要高明許多。白居易直接將女子被拋棄的結果寫出來了,女子結局一點兒也不美好,而韋莊則用假設的口吻留下懸念和思考回旋品味的余地,更加耐讀,整首詞營造的美好氣氛一點兒沒有被不好的結局所破壞。
雖然通篇寫的只是少女單方面的一見鐘情,少年的回響并未予以刻畫,但一個敢于沖破禮教、大膽追求愛情幸福的少女形象,異常鮮明,逗人喜愛。韋莊作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敢于道出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詞語,寫出這樣明快決絕的佳篇,也是難能可貴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