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的龍的由來?生活中難免遇到很多問題,怎么解決? 下面,好道義情感網的小編巧巧就來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十二生肖中的龍的由來1
十二生肖中的龍,來源于上古時代的原始信仰龍圖騰。
龍圖騰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1、龍圖騰源自黃帝的釜山合符。黃帝在打敗炎帝和蚩尤后,巡閱四方,合符釜山。這次合符,不僅統一了各部軍令的符信,確立了政治上的結盟,還從原來各部落的圖騰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組合起來,創造了新的動物形象-龍。
2、龍圖騰源自蛇圖騰的演變。蛇為圖騰的氏族先后兼并許多別的圖騰氏族,形成以大蛇為主體,兼有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混合而成的龍圖騰。
擴展資料:
龍的形象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云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后成為皇權象征,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中的龍的由來2
龍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與十二地支配屬“辰” 一天十二時辰中的“辰時”--上午七時至九時又稱“龍時”。
龍---生肖是怎樣來的呢
據說,遠古時代的龍是沒有角的,那時的龍在地上生活。它憑著自己身強體壯,能飛,善游 ,想當屬相,也想當獸王,取代虎的地位。于是,人間產生了龍虎斗,結果是難分難解。最后,玉帝覺得它們斗得太不像話,下旨叫它們來天宮評理,臨行時,龍想到自己雖然高大,卻不及老虎威風,怕玉帝小看自己,當不上獸王也排不上屬相。這時,龍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雞有一對漂亮的角,不防借來戴上,這一定會給龍大哥添幾分威風。”龍聽大喜,便同蜈蚣來找公雞借角。
公雞聽說龍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龍一見急了,對天發誓道:“如果我不還你的角,回陸地就死。”蜈蚣也在一帝擔任保道。“如果龍大哥不還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公雞見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給了龍。
龍和虎到了天宮,玉帝見龍和虎都十分威風,便下令龍虎都作獸王,虎為陸地百獸之王,龍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當屬相,龍也可以成為屬相,只不過得在后面一些。于是,龍和虎皆大歡喜,告辭玉帝回到凡間,回來后,龍心里想,如果把角還給公雞,水族們見我這么丑能服我管呢?于是決定不還公雞的角,一頭扎進水中,現也不上陸地了。
公雞見龍不還角,氣得滿臉通紅,也遷怒于蜈蚣,蜈蚣嚇得從此鉆進石縫中。今天我們還可以見到,公雞的臉總是紅的、蜈蚣也難得爬出地面,公雞見到蜈蚣總是一口一個吃掉,并且總是在喊 :“龍哥哥,還我的角!”而龍呢,再也沒有到陸地上來了。
雖然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動物,但中國人對它卻是又敬又怕、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龍的地位之高任何動物也無法與之比較,中國人心中,它是一種能呼風喚雨,騰云駕霧的神物。帝王自稱自己是真龍天子、百姓自己是龍的傳人。人們發揮出無限的想象力,將龍說得神奇而偉大,把各種動物的形象聚于龍一身、有獸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靈性,并創造了許多龍的傳說,這些傳說經過民間的加工和文人的潤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人們敬龍、愛龍、的心理更升華為一種崇拜。也許,這也是龍成為生肖的文化因素。
古時代,龍象徵為皇帝高高在上,人人都要聽他的意旨,神龍是千變萬化的,但是龍欠耳朵,屬龍的人很主觀,什麼事都以自已判斷為依據,別人給他的意見雖然聽起來唯唯諾諾,但是最後都依自已主見行事,所以屬龍的人有耳也等於無耳(不易接受他人意見)。故造字時依龍的個性在龍下加耳還是聽不見就是聾」,道理在此。
十二生肖中的龍的由來3
龍是十二生肖之中唯一虛擬出來的形象
一直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傳說中龍是如何與中華民族聯系在一起的呢?
這里有兩個悠久的歷史傳說
傳說一
黃帝在統一中原之前是以熊為部落圖騰的
后來黃帝戰敗了蚩尤,統一了中原
為了使各部落之間能夠緊密團結
具有凝聚力
黃帝就把本部落的圖騰與其他部落的圖騰相融合
成為一種能夠代表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圖騰形象一一龍
傳說二
相傳古代有
伏羲、祝融、神農、黃帝、唐堯、夏禹等
十位賢明的帝王
其中九位帝王都是人頭人身
唯獨伏羲氏和女媧畫在一起
并且兩人都是人身、龍尾
傳說伏羲與女媧結婚后生下人類
成了中華民族的始祖
于是,龍便與中華民族聯系在了一起
人們還把龍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比如雨后見到的彩虹
傳說雨過天晴之后
天空中常常會出現美麗的彩虹
古人以為這是龍在喝水
龍因為下雨把身上貯存的水耗盡了
因此必須把頭伸到河里以補充失去的水
舊時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認為
龍在喝水時不能指指點點
否則手就會變形或斷掉
遼寧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雙龍首玉璜
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雙首虹霓紋
河南唐河縣出土的西漢“龍形虹圖”等
都是身如弓、兩端為龍頭的形象
形狀與甲骨文中的“虹”字如出一轍